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独家对话丨上海书城是一座关于书的垂直城市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独家对话丨上海书城是一座关于书的垂直城市今天的书店,除了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享受阅读的场所之外,还应该为大众提供新文化生活和新文化消费体验,具备多元的文化和社交功能。经过两年升级改造重新亮相的福州路上的上海书城,就让人看到了书店的更多可能。新年伊始,我们刊发与总设计师俞挺的独家对话,回应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探讨设计如何重新定义书店。

  文汇报:在上海书城之前,你已经有过不少书店的代表作,且它们各有特色。比如思南书局诗歌店的关键词是神圣,钟书阁的关键词是多彩,二酉书店关键词是禅意,朵云书院米罗店的关键词是童真,徐家汇书院的关键词是魔法。那么在构想上海书城时,你为它赋予的关键词是什么?

  法国诗人马拉美说过:“世界的存在就是为了成为一本书。”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一座城市。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来到一个公共空间,顶层没有电影院,没有美食城,我们几乎不愿意上去,所以我们所谓的“垂直城市”,最终人们还是聚集在一、二层。那么,如果我们真的能把大家引到顶上去,在这个“城”里一层层逛,成为一个微型的垂直城市,会怎么样?

  上海因为摩天大楼的数量之多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垂直城市。而上海书城就像是一座文化城市,以首层这座开放的广场作为节点,转而升上去,仿佛街道垂直走,变成了一个垂直的福州路,衍生出一个垂直的城市,转而是一个垂直的抽象的上海。在这个“上海”里面有三个中庭,第一个是广场,周围有很多建筑;第二个是礼堂,周围也有很多建筑;第三个是剧院,可以做读书会、路演等各种活动,周围还是有很多建筑。这三个中庭会联系起来而最终光线从屋顶一直洒到底层的书山。

  文汇报:在之前的某个采访里你列举了东西方对直线的不同处理方式,认为在审美上东方的、海派的直线因为容错而显得柔和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这种东方性和上海性是怎样在上海书城的设计中体现的?

  俞挺: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一个度。如果以西方代表来说就是德国,它非常严谨,每根线都笔挺,作为一个上海人,你会欣赏这种笔挺,但你不会对它心悦诚服,你还是希望绷直的线有一点弹性;但是让你回到类似江南那种比较松散的线条,你也不会接受,因为你觉得它不够精确。上海的美在于它创造了一种有弹性的精确,或者说容错的精确。它基本上是现代的,但它有弹性。这恰恰是上海这个城市的特点,它位于长江口和东海边,它将现代西方和传统东方各自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是上海性。

  “容错”首先体现在书架设计上。书架基于其功能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层,功能是储藏;二层到五层是借阅区;五层到六层也是储藏区;然后七层以上都是用封面作为展示,给大家远距离看这个书架上的书。同时这个书架还可以被灵活转换成置物架,从而具备多种功能。书架形成了书城这个微型城市的立面,而这个立面就形成屋中屋,入驻书城的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商业特点在书架上加自己的店招,而不至于破坏整个书架的统一观感,这就是一个容错但又能够维持整个视觉统一特征的设计。

  关于上海性,上海讲究“清爽”“分寸”,所以在立面设计上我们不会因为沉溺于过去的记忆就裹足不前,但又不会追求所谓的新奇特。白天白色的穿孔铝板所形成的那种沉静氛围,与晚上通过穿孔铝板背后的灯光的照射显示出来的璀璨,形成一个日夜之间的切换,来表达上海人兼具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

  文汇报:你的很多设计里都有鲜明的个人标签,这一点在上海书城是如何体现的?设计中的几大亮点,能否做个解读?

  俞挺:前面说到穿孔铝板,无论书城正面还是背面的德必书城外立面,都是穿孔铝板,是我的个性标签所在,现在建筑界给我一个外号叫“穿孔铝板之王”。很多人没去过现场,以为外立面是玻璃,是光污染,这边要澄清一下,相关部门做过检测,亮度没有超标,没有光污染。这个设计就是让光线看起来很亮但不是人为的亮。所有的灯具被设计成不是直射对外而是水平,这样保证了灯没有眩光。大家觉得很璀璨,因为第一福州路整体没有明亮的光源,第二大家没有注意到,通过孔洞,上海最典型的通过浦西往浦东拍的传统街景被像素化了,明暗的变化使得光线在近距离和远距离产生不同的观感,从而达到璀璨的视觉效果。

  文汇报:你曾经说过,建筑师可以拿书店作为一个工具来理解这个城市,来理解这个城市的人。但与此同时,书店又是一个公共空间,特别是上海书城这样地标性的书店。在这份理解背后,你是如何平衡设计师的自我表达和建筑的公共性的呢?

  俞挺:建筑师首先要考虑到,你的自我表达如果是以伤害其他人为前提的话是有问题的,你的自我表达无视他人的话,作为建筑师是不妥当的。艺术家完全可以把自我灌输到作品里无限放大,但是建筑师不同。

  书城所要面对的是全年龄段的市民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要找到平衡点,既不能过于年轻也不能过于年老,和背面德必书城的风格不同。但你可以发现它们的广场是相通的,整个构成了一个公共空间,有很多人坐在广场上聊天,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城市景象。上海可以说是全国最宽容的城市,可以展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我们为什么不把书城首层拿来派这个用场?而如果把一楼的人行道看成广场的话,红色书山的顶部就是一个舞台,将来有一些活动、表演都可以在这里举办,你站在1.5米的高度看下去整个福州路就像是个剧场,人来人往,反过来你从人行道上看书山就变成了舞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现代诗人卞之琳的这句话可以在书城这个场域反复呈现,多层次的看与被看交织在一起。你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室内设计来看,也不能单纯当一个建筑设计来看,一个建筑放在这里好像就不跟周围发生关系了,其实无时无刻都是和周围环境发生关系的。而真正的书店之旅是从二楼开始的。

  在书城的设计当中,我们所考虑到的是不仅仅是功能性,而且还有残障人士的尊严。如果按照基础的无障碍设计要求,只要满足残疾人车位以及残疾人坡道就行了。鉴于残疾人坡道很难设计得好看,所以一般都会把残疾人坡道放在侧边。但是对于残疾人来说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尊严感有时候可能比方便更重要。所以最后我们还是决定把残疾人坡道放在正入口,这样就能保证残疾人和普通人一样,从正入口的位置进入大堂。同时我们也发现,电动的轮椅上坡道很方便,但如果不是电动的,就需要借力,而普通的栏杆它没有扶手的功能,所以在设计当中,我们特意将立面的栏杆设计成可以便于抓握的四厘米的长圆形,这也是经过我自己的亲身实验得出来的一个最佳数据。另外,一楼当中的书山是没有设计残疾人坡道的,在设计当中,我们加了一个残疾人专用的自动升降扶梯,我们希望使用者能够从山的背后坐上来,那样他的脸正对的就是街道,是正面的。

  文汇报:很多人在书城里看到了一些思南书局诗歌店的影子,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不是准确,高耸的书墙直通天际,有种似曾相识的神圣感。

  俞挺:我知道有些人对书架的设计有不同看法,我来解释下——我从来没有在正式场合向大家解释过这个问题。我们设计的时候其实面临一个挑战:在原本书城地下室的藏书库要取消的前提下保证存书量仍然要超过40万册。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要发掘书架的力量。大家对书架其实有个错误的判断,我来画个示意图:这是楼层,一般会把书架分成八层(屋中屋是七层),最下面一层是存储功能,不是给读者看的,普通人的高度在二、三、四、五、六层,上面两层就要稍微踮踮脚,上层其实还有根暗线,将来可以放置梯子,在这个高度以上的书架其实有两种功能,第一个是存储,第二个就是展示书的封面,这才是我们设计书架的意义。而在两层楼打通的书架上,我们会把书面展示到第二层高的三分之一处,其他就不展示了,这之后就把书架的存储、展示、取阅功能三合一了。在有限的空间里我们做了差不多两万个格层,有效存下了47万册书。所以有人抱怨书架太高,但是没有人抱怨书少。

  俞挺:对,我故意这么设计的。好比在上海梧桐树下逛马路,书店你也会说“逛书店”,把1.2万平米这么大体量的书城设计成垂直城市,让人在里面逛,就能将逛马路和逛城市的“逛”字通过空间的组织体现出来,在城市里能发生的偶遇和变化都可以在这里发生。

  文汇报:翻新后的书城成为一个景点,除了吸引读者来看书,更多变成吸引大家来拍照打卡,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俞挺:在书城打卡的网红,至少他愿意在书城打卡。有张照片我印象很深刻,施工当下有个女工人躺在我们设计的窗户上睡觉,我叫摄影师把她拍下来,我不觉得她伤害了我的作品,甚至觉得是我的荣幸,一个为此付出辛勤汗水的人能够在书海里睡一觉,我觉得挺好。你拿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整个世界就在书里。

 

TEL

400-123-4567
138-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