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中心城区崛起“佛山光城”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中心城区崛起“佛山光城”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揭晓。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星光电”)参与的“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也是国星光电时隔3年后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星光电屡屡获奖,是禅城区光电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如果以国星光电为原点,画一个半径约3公里的圆,会发现在禅西片区,正在逐步形成光电产业集群:紧邻国星光电东边的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里,广东凯西欧光健康有限公司正在推进健康照明研究和产业化进程;在西北方向约3公里距离,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中,这里将崛起成为佛山高能激光产业高地;在西面约3.3公里的绿岛湖,南控电力、盈科智网等一批光伏企业集聚发展。

  21世纪被认为是光子时代。光电元器件、光电显示、光通信、激光、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等细分领域共同构成万亿级规模的光电产业。近年来禅城区在光电产业频频发力,一批前沿技术项目加快落地,一座“佛山光城”正在佛山中心城区崛起。

  在国星光电企业展厅,有一架天平,一边的托盘放着一片树叶,另一边放着数百颗芝麻大小的LED灯珠,这些小间距产品推动着显示屏器件向安防监控、智慧交通、商务会议等更多新应用领域拓展。

  小型化、精密化是LED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正是基于这种判断,2018年,国星光电在国内封装行业率先成立“Micro&Mini LED研究中心”,仅3个月后,公司就在广州和美国同步发布了公司首款Mini LED产品,推动了LED显示屏点间距步入P0.X时代。

  凭借着在LED领域的精耕细作,在1月10日举行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星光电参与的“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这并非是国星光电首次站上国家科学技术的最高领奖台。时间往前推3年,2016年国星光电与另一家禅城企业共同参与完成的“复杂表面热功能结构形貌特征设计与可控制造关键技术”项目因为实现了超低热阻功率型LED器件制造,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被广泛应用于大功率组件及照明灯具等产品的制造工艺中。

  屡获大奖让国星光电成为关注焦点,而在公司负责人看来,这些是国星光电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星光电持续加强研发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投入约1.5亿元进行研发工作,占当年营业收入的4.25%,先后承担了“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战略性重点专项等国家项目和广东省应用型专项、省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

  在硬件建设上,国星光电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CNAS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市级研发机构,形成庞大的研发矩阵。

  科研创新最终是为了推动成果转化。该负责人表示,国星光电坚持“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专利产出稳量、提质、增效。近5年来,公司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年平均增长速率达到77%;2019年新增专利申请共89项(包括6件PCT),其中新增发明申请占比达52%,新增专利授权111件,同比增长109%,其中新增发明授权同比增长117%。截至目前,公司围绕LED芯片、封装及应用等领域已申请专利614项、授权专利472项,其中发明专利67项。就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不到一个月前,国星光电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2019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凭借在高可靠高光效封装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技术优势,目前国星光电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功率型LED光源器件制造企业之一。同时,国星光电以先进的LED封装技术,实现了小间距器件产销全球第一。

  作为老牌LED龙头企业,国星光电通过创新发展,在竞争激烈的LED行业闯出一片新天地,展现了禅城区光电产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事实上,围绕着“光”这一元素,近年来禅城在产业培育上做了大量文章,先后引进了一批新兴前沿项目,为中心城区光电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从国星光电沿着华宝南路向北走约2公里,到达张槎一路后左转继续走2公里,就来到华富北路西侧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工地,这里是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所在地。自去年2月份启动建设以来,项目快速推进,不到一年时间,就从原来的一片旧厂房中“长”出一个现代化产业园区雏形。

  作为禅城引进的重点新兴产业项目,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计划投资百亿元,从落地之日起,就为禅城先进制造带来巨大想象。作为研发平台的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去年初挂牌,先后推动了包括半导体芯片团队、特种光纤团队、高功率激光器团队、工业应用研发团队等研发团队落户。目前,研究院第一条激光智能清洗设备、超快激光熔覆设备和激光年淬火设备的试验生产线已经安装调试完成并正式开始投产;产业平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将生产特种光纤、半导体芯片、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高科技产品。

  与新生的高能激光产业相比,光伏产业在禅城的发展要更早一些。位于绿岛湖的佛山盈科智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盈科智网”)是禅城本土培育发展起来的光伏企业代表。2015年,为了推动绿色发展,当时的禅城区公资办发起成立了盈科智网,重点推广光伏发电。经过几年发展,目前盈科智网在禅城已完成华艺装饰博览城、印象城、岭南大道公交枢纽等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每年可节省数百万度电。其中,华艺(国际)装饰博览城是全国最大屋顶停车场光伏电站。此外,通过把南庄罗南打造成光伏示范村,公司成功推动光伏发电“进村”。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目前光伏产业在禅城形成了集聚发展态势。包括卡姆丹克南控、光合新能源、东谷通等几十家光伏企业先后进驻禅城;2017年底,禅城居民光伏发电并网项目共386户,装机总容量约4.9兆瓦;申请光伏备案共632个,装机容量达8.5兆瓦,投资额约8358万元。

  21世纪被认为是光的世纪。围绕着“光”衍生出的光电元器件、光电显示、光通信、激光、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等细分领域共同构成万亿级规模的光电产业。近来,包括武汉、厦门、泉州等城市均把光电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支柱进行培育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拓展,禅城区光电产业已经覆盖了光电显示、激光、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等主要业态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光电产业崛起成为中心城区重要的新兴产业。而在禅城的推动下,佛山的光电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

  专利申请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万方数据显示,2018年佛山光电产业专利申请量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照明行业专利申请1174件,比2017年增加436件;显示行业专利申请1416件,比2017年的660件增加了756件;激光行业专利申请376件,比前一年增加了215件;光伏产业专利申请165件,比2017年增加108件;光通信专利申请34件,比2017年增加了15件。

  随着光电产业蓬勃发展,禅城区正在崛起成为“佛山光城”,一批前沿领域的探索应用让禅城光电产业充满了想象。

  “通过不同光谱、色温的组合控制,可以模拟出1600万种光,这让我们能够人工模拟出从早到晚不同时间段的太阳光。”广东凯西欧光健康有限公司(下称“凯西欧”)董事长吴育林边说边控制旁边的,灵活调整光的亮度和色温。为了模拟出最接近天然阳光的人造光,近几年他和同事一起对太阳光的构成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找到最有利于健康的光。

  “太阳光是公认最健康的光,特别是对眼睛的保护很重要。研究表明,每天增加户外活动30分钟,能够有效降低和延缓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吴育林说,太阳光还有助于改善免疫力、促进骨骼成长、保护眼睛、改善睡眠质量降低抑郁症风险等,在他看来,光健康是照明行业未来一个巨大的蓝海,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

  吴育林表示,虽然目前市面上打着“光健康”旗号的照明产品很多,但由于国内相关领域缺乏标准,一些看上去“很智能”的照明产品,存在灯光频闪、光谱不完整等问题,有些光源缺乏红光等波段,与太阳光相去甚远。

  为了解决行业痛点,近年来凯西欧通过与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光健康产业理论体系构建,并联合高校制定健康照明标准,推动光健康的产业化应用。

  “我们还与佛山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医疗机构合作,共同研究不同光源对健康的影响,探索人工模拟自然光源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吴育林介绍,理论依据是光健康产业基础,有了基础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目前,凯西欧已经参与了深圳市LED产业标准联盟制定的教室灯和医院照明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并研发出相应的产品。此外,公司也在自主推出光谱标识,加快在健康照明的产业化布局。

  健康照明解决了健康需求的巨大痛点,而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推出的激光器产品,则解决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痛点。

  作为佛山近年来重点引进的科研平台,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专注于高能激光相关领域的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填补了广东以及华南地区高能激光技术研究机构的空白。“在工业加工领域,我国工业制造仅不到30%的产值跟激光技术相关,在传统工业智能升级领域,激光技术蕴含着无限空间,尤其是在大型设备的生产,激光是不可或缺的能源。”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昊锦接受采访时表示。

  以汽车行业为例,德国最早把激光技术应用到汽车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激光技术在德国的汽车制造过程中无处不在,包括汽车的整体切割、无缝焊接、精密抛光等等环节,都要用到激光技术。“全球每年光纤激光器市场规模达到百亿美元,而中国占的份额不到20%,未来发展有很大潜力。”

  据了解,目前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已与多家央企达成合作,为相关设备提供激光清洗服务。“激光技术将推动产业。”李昊锦说,一方面希望能在本地工业升级中服务企业,推动佛山传统产业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佛山制造的基础,加速拓展自身产品应用场景,带动产品迭代升级。

  未来,产业园将依托技术研发实力、规模量产能力和市场推广优势,整合国际顶尖技术研发团队,同步甄选一批中下游配套的激光应用企业到禅城聚集,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产业集群。

  时隔3年后,国星光电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从而站上国家科学技术的最高领奖台。对此,国星光电相关负责人介绍,获奖项目主要面向半导体照明产品电光转化效率低、长期工作可靠性差、标准缺乏等国际难题,在国家“863”“973”、国际合作计划等国家级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下,历时10余年的半导体材料基础研究,开展半导体照明用材料、芯片、封装、模组及光源的全链条技术攻关,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半导体照明器件与光源,实现了全链条技术产业化推广,并形成了众多创新成果。

  该负责人表示,在此之前,蓝光激发多色荧光粉是主流、低成本的全光谱方案。但蓝光激发多色荧光粉方案存在蓝绿粉效率低、蓝绿光缺失、多种荧光粉使用存在的重吸收等问题,对应的出光光谱不完全连续,出光显色指数和光效偏低。目前,国内企业所开发的COB LED器件的显指大部分仍停留在90左右,远低于国外LED企业的水平。

  为了突破传统封装光源光色单一的限制,项目团队将白光LED产品蓝光激发源与荧光转换源标准化生产,通过二者的快速匹配实现照明场景与光源的快速适配,攻克照明场景的全色系覆盖难题。自主研制快速成型用具有高透光、高稳定性的固态环氧树脂稀土荧光封装胶饼,打破了日本的技术垄断,并形成从封装材料制备到片式LED封装的一整套产业化关键技术。

  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突破对于公司业绩拉动明显。近3年国星光电归属白光LED销售约15亿元人民币,带动下游照明产业近百亿元产值。

  自主创新技术打造出的产品,让国星光电的白光器件及模组产品得到国内外知名照明及背光厂商的认可,在通用照明、汽车照明、电视背光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国星光电进一步开发出健康照明LED器件“Eyelove”系列,为客户提供“胜似太阳光”的健康照明光环境,产品先后荣获国内首批健康照明部品、高工LED“创新技术与产品”最高奖、中国电子报“中国健康型功率器件创新奖”、阿拉丁神灯奖“最佳技术奖”等多项荣誉,成为健康照明器件的首选或指定品牌。

  对于产业未来发展,该负责人表示,LED产业的前景是光明的,蕴含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开,LED产业发展更是无可限量。针对此,国星光电将紧抓机遇,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并围绕“三化”战略进行布局。包括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和积极性;二是加快海外市场的步伐,不断塑造国际化品牌;三是形成具有产业集群的生产规模。据了解,2019年,国星光电计划投入10亿元进行新一代LED封装器件及配套外延芯片扩产,目前第一期扩产已实现满产满销。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光电产业正成为佛山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禅城经济发展新增长点。那么,目前佛山光电产业发展处于什么水平?数据显示,虽然佛山光电产业有了一定积累,但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上市公司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启信网相关统计数据,目前佛山拥有照明、显示、激光、光伏、光通信、光电器件等相关领域上市公司共14家,与东莞持平,低于广州的21家,远低于深圳135家的水平。

  光电产业孵化器数量和在孵企业数量是衡量产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指标。根据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统计,目前佛山拥有光电产业孵化器75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4个,众创空间89个,在孵企业2077家,毕业企业619家。无论是孵化器数量还是在孵企业数量,在四个城市中均排名靠后。广州以372个孵化器,8633家在孵企业一枝独秀。

  光电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作为支撑。从光电实验室建设情况看,佛山仍有较大空间。根据广东省科技厅网站公布的数据,在四座城市中,广州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拥有30多个光电实验室,深圳和东莞的实验室数量均在10个以上,佛山的实验室数量靠后。

  最后,从专利申请数量看,虽然近年来佛山光电产业专利申请量有了大幅增长,但与先进城市比仍有差距。

  以照明行业为例,2018年广州、深圳、东莞照明行业专利申请量分别是1813件、4438件和1351件;显示行业分别是4941件、12492件和2068件;激光行业分别是864件、2737件和751件;光伏行业分别是209件、520件和141件;光通信行业分别是117件、291件和47件。与此相比,佛山除了在光伏产业专利申请数高于东莞,在光电产业其他细分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均排名靠后。

  对此,广东凯西欧光健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育林认为,政府要培育发展壮大,需要从产业规划着手,找准自身产业定位,把光电产业纳入到战略新兴产业范畴。他说:“与广州、深圳相比,佛山的强项在于制造,政府应该加强对周边城市产业溢出效应的承接,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发挥广州人才、佛山制造业优势,推动光电产业集聚发展。”

  吴育林表示,未来佛山应该立足自身原有产业基础,围绕人的需求拓展行业新蓝海,“以光健康为例,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但需要政府给予相应引导。”他认为,佛山要抢占光电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需要从理论、标准和技术切入,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TEL

400-123-4567
138-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