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转型创新再攀峰——大城足迹·设区十年再看吴江(下)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转型创新再攀峰——大城足迹·设区十年再看吴江(下)2022年即将画上句号。继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之后,吴江又将迎来第四个千亿级产业——新材料。

  如果说丝绸纺织、电子信息是吴江积攒多年的“老底子”;那么,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则是吴江“十年磨剑”,以产业转型之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突破。

  十年来,吴江的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规上产值突破4000亿元、GDP接近翻倍;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连年增加,上市军团不断扩容。

  十年来,吴江用35家国家级、5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市专精特新示范中小企业,208个市级示范智能车间,树起了“工业互联网看吴江”“民营企业看吴江”的响亮品牌。

  站在苏州“制造业强市”的巨人肩膀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强健更为扎实、雄厚的产业根基,为打响“苏州制造”贡献力量,东太湖畔,吴江的传奇故事新鲜而精彩。

  作为江苏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亨通集团新一代绿色光纤材料、光棒等创新发展成果精彩亮相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一段段生动视频、一幅幅图片文字,讲述了亨通作为一家来自吴江的民营企业,以科技创新实现实业报国的非凡历程。

  十年前,亨通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根光棒,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自此,亨通以科技创新寻求突破的步伐就没有停止过。2015年,亨通研制出世界最长的单根海底光缆;2018年,自主建设中国首条跨亚非欧三大洲海底光网通信干线年,亨通自主研制的海底光网系统服务了全球78个国家的120多个国际海洋项目。

  世界500强企业恒力集团不断攻克行业短板,形成了“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从三亩三分地的小纺织厂到布局九大生产基地的国际型企业,从长江沿岸到辽宁沿海,从西部内陆到粤港澳大湾区,恒力持续拓宽产业链、完善稀缺产能。

  世界500强企业盛虹集团投产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形成行业领先的产业耦合能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式发展不断提速,构建起光伏级EVA等三个百万吨级全球领先的绿色产业项目集群。

  历经十年历练,周剑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吕绍林、吴勤芳等,已成为吴江新一代本土企业家中的佼佼者;由小到大,孕育了迈为股份、博众精工、明志科技等新一批上市企业。

  这些本土企业,在吴江的“阳光、雨露、沃土”滋养下,挺起了民族产业的脊梁,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并组建起了以自己为“圆心”的产业链;帮助吴江延链、补链、强链,招引、孵化、培育了一大批上下游的自主创新项目。

  以迈为股份为例,创业十多年来,已成长为泛半导体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商,全球行业龙头企业,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连续6年国内市场、连续3年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吴江的民营企业,深耕主业,做大产业,领跑同行;吴江的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健康成长,实现了从“草根”到“支柱”的精彩逆袭。

  到2021年,吴江的民营企业总量已达87257户,注册资本总额达5363.41亿元,拥有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500强企业6家、上市企业28家;形成了独特的“6789”现象——为吴江贡献了60%以上的GDP和城镇劳动就业,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无论是早期的“民营经济超越计划”,还是近期的两轮“智能工业”三年行动计划,抑或是去年开始的“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改造”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吴江民企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推动。

  一方面,加快印染、织造行业转型提升步伐,鼓励前沿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融合,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打造先进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

  从纺织产业到先进材料、从装备制造到高端装备、从电子信息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到装备服务一体化供应商……在政府引领下,率先“破题”的企业尝到甜头,迅速在业内形成示范引领,带动更多企业加入转型升级的队伍。

  “十年来,吴江的民营企业、台资企业、外资企业都在积极地谋求转型升级。”吴江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炜说,位于吴江开发区的群光电能,以绿色生态为目标,把内部能耗管理做到极致,甚至连每一盏灯、每一台空调,都实现了系统化管理。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约30%的能耗。

  基于丝绸纺织、电子信息、光电通信、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的强有力支撑,2021年,吴江发布了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1+4+2”产业格局,通过推进产业链“攀高、补短、育新”三大工程和十大举措,为制造业和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要素保障。

  其中,“1”指工业互联网,“2”是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从4大主导产业到7条重点产业链,不仅让吴江实现了产业上的迭代升级,更让吴江的创新产业集聚亮点纷呈。

  以吴江“四区”为例,吴江开发区正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构建新一代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的创新产业集群;汾湖高新区借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先导区,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型食品、半导体产业集群;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正打造高端纺织产业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吴江东太湖度假区则成为数字经济产城融合、新经济集聚发展的先行区。

  转化技术成果80多项、孵化企业150多家。这是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扎根吴江十年交出的成绩单。

  在清华苏州汽研院,还有几个数字同样惊人:承担了102项各级科技项目和226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累计获得竞争性科研收入2.8亿元,申请专利511项,其中发明专利242项。

  无独有偶。去年9月,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在吴江揭牌,吴江与中国信通院签订数字化转型合作协议。目前,吴江已成功引入海尔、徐工、华为等3家“双跨”平台。同时,聚焦纺织、电子、装备、光通信等优势产业,培育超10个本土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康力、盛虹、博众和亿友慧云等代表性平台服务企业数超3000家,连接设备数超30万台。

  兰天织造推动落布卷AGV自动运输等12项数字化技改项目落地;博众精工建设的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让公司整体运营成本降低12%,综合生产效率提升15%;永鼎股份搭建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使工厂综合生产效率提升20.5%;高创电子完成了全流程智能制造系统上线集成验证,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智能生产新模式……

  当前,吴江正鼓励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提档升级,指导亨通集团对标中天互联,打造苏州本土首个“双跨”平台。同时,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等战略叠加机遇,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新高地和数字经济新高地。

  ——抓牢高质量发展主动权,吴江将努力强链补链固链,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稳定性,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继续深化“亩均、绿色、创新、能耗”论英雄导向,吴江将持续释放“数字管理”改革红利,纵深推进转型升级;

  ——制定“灯塔工厂”培育机制,吴江将摸排一批“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技术服务输出标杆”企业,选树行业典型示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吴江信心满满,勇毅前行。吴江区委李铭说,吴江要抓住创新第一动力、数字“关键增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强力引擎。

 

TEL

400-123-4567
138-0000-0000